八極拳簡介
八極拳初名「巴子拳」。戚繼光紀效新書:「楊氏槍法與巴子拳棍,皆今之有名者。」可知此拳在明朝以前已經存在。而後代因「巴子」拳名較粗俗,乃改名「八極」。
八極拳套路分為「小八極」、「大八極」、「六大開」、「八極連環拳」等。
小八極是入門的套路,對打下基礎極其重要。其次便學習大八極,以掌握攻防的策略。到最後,才可以學六大開,以了解八極拳極其精妙的招法。這樣子順序學習一遍之後,還要重覆二次、三次,分幾個階段地練。所以如要學成,便必要花費很多年時間。至於八極連環拳的套路,是近代參照古傳的小八極、大八極和六大開的套路所選編成的。
而劈掛掌則似薄刃輕刀,矯捷難禦。身法以腰為根,極遐舉遙擊之勢。若合八極並用,則可遠近無遺。故古來便有「八極參劈掛,神鬼都害怕」之諺。
清同治初年,八極拳在河北滄縣一帶流傳。 李公書文先生,為河北滄縣孟村人,尤其擅長八極拳及六合大槍,世稱為「神槍李」。而其學生 劉公雲樵先生,在十歲時,便禮迎李書文先生往家中教拳,學習八極拳和劈掛掌達十年之久,終於獲得真傳。
劉雲樵先生在來台之後,積極推廣八極拳藝,為方便傳授學生,並於民國七十六年成立八極拳委員會。
沿革概況
中華民國八極拳協會,前身為中華民國國術總會轄下之「八極拳委員會」,由 劉公雲樵先生主持下,成立於民國七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,目的為推廣「八極拳」這門技藝。
然而時代變遷,為因應潮流所趨及組織層面與架構之擴增,遂於民國八十八年開始進行改組,並於同年十一月七日正式昇格為「八極拳協會」,並選舉王進忠先生為第一屆理事長。
在第二、三屆理事長林松賢先生,第四、五屆理事長王志財先生,第六屆理事長徐永鴻先生,第七屆理事長劉明宗先生努力下,本會至今已邁入13屆,並由林曜慶先生擔任本會理事長。
本會每年均固定舉辦大專寒暑期國術研習、大槍競技比賽、武聚活動、裁判講習、教練講習、各種武藝研習等豐富活動,以期能傳承、茁壯劉公雲樵先生之技藝。
為了推廣八極拳,本會於各地設有分會、教練場,並開辦各種訓練班,以期有興趣的人士,能有機會接觸這門技藝。並提供中、老年人健康的休閒活動,讓幼年、少年透過國術更能茁壯成長。
【右二者為本會創辦人 劉雲樵先生】